苏州市干将路303号创意产业园
0512-3565 6563
Jackjones@kuaidata.com
联系客服
数据中心托管服务/管理式网络
服务:
400 651 8888
微软云服务:
400 089 2448
markjune@kuaidata.com
内容分布式网络服务:
400 811 0278
云集成与合作:
cloud@kuaidata.com
2020-10-26
编辑导读:在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数字化转型成了成了大多数企业的迫切需求,如何实现数字化是所有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作者依据自身工作实践,结合案例分享了地产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业务架构搭建和管理流程上的相关方法和过程中需要的一些问题,供大家一同学习参考。
踏入2020年以来,在疫情的影响和我国科技创新的基调下,各行各业都在提出数字化转型,信息化落地等议题。
在一些会议上我提出了业务价值观与信息化工作结合点的相关看法,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要做,还有知道需要做什么的大概方向;针对具体的工作要解决的是“知道怎么做”。
01 地产信息化历史
要进行房地产数字化,首先需要对中国房地产及其数字化的历史进行了解。(这里用三张图分别表示)
图一:我国房地产发展历史
我国的城镇住房改革制度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前经历过:住房公有、实物分配、居民承租等方式,改革前的内容就不在这讨论。
从1980年6月起提出了我国提出住房商品化的改革,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取得住房的使用权,使得房子这个大商品进入消费市场,实现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实现人员聚集与社会活性;另一方面过房地产带动相关行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整个过程是不断深化的)
图二:房地产数字化发展历史
图三:针对房地产发展科技与数字化支撑
第二第三张图就很清晰了,我们从事信息化的伙伴都可以理解到,根据历史阶段的不同和科技进步,地产信息化是经历过不同的阶段的。从最开始的手工记账蓝图管理(手工档案、纸质文件),到单机版本(关注工作便捷性及文书管理)、单项目版本(关注项目管理及OA应用,单节点服务支撑)、企业级版本(关注地产企业自身流程、标准化及网络化)、集团级版本(关注企业上下游及产品应用);
到2015年开始的信息化支撑,从管理支持的方向开始储备数字化的力量,这个阶段的房地产信息化同行大部分都是多面手,技术、业务、战略等层面都有力量输出,到现在为止,不断的涌现各种优秀的解决方案和创新应用,利用新技术、新思维体现数据驱动力。
根据上面三张图,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发展历史是趋势向前的,对于房地产数字化之路也是不可逆转的。模式从“记录”-“工具”-“管理”-“标准”-“流程”-“转型”-“创新”一路走来,房地产对数字化的依赖越来越高。
在未来的市场上,数字化更具竞争力,创新发展之路必须具备驾驭数据驱动商业发展的能力,体现出数字化驱动的价值;实时有效的准确数据支撑,降低经营风险;利用数据说话,减少沟 通成本;提升企业管理者的洞察力,实现发展预测。
02 地产信息化业务架构分享
通过第一部分,希望各位能够形成对地产信息化的初步了解,作为从业者,我们都知道在企业内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了解业务的文化与管理思路,形成对企业架构的一个解读。
在讨论数字化转型的同时,需要对行业内的一些传统架构进行了解,形成自身企业信息化的思考,传统意义上我们信息化的基础业务架构,会以标准、流程、决策支持为主,其中业务流程的管理往往最容易体现企业的管理思路与决策关注点。
下面我将传统房地产信息化架构模型进行分享。(适用于中小房地产企业)
1. 以项目管理及客房销售为核心的房地产基础架构模型
围绕项目管理、客户销售为重点的双轨推动的数字化架构。企业以快周转为主,主抓建设进度和销售回款,更强调的是决策支持与基础协同,利用数字化建设可复制的知识体系和标准管理模型。
通过基础架构图可以看到,项目管理与销售客户管理构成了基础架的核心部分,财务应用处于前置或后置的控制环节,在进取型的战略目标上,该架构会支撑力强,项目开发节奏与销售节点互为制约,保证较快的周转。
2. 以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组成的铁三角为主线构建的数字化架构。
3. 可扩展型的类中台架构。
企业多元化架构下的数字化建设模式,架构中有偏中台管理的概念,对于人,财,流程等数字化应用将高度集中,从基础建设中就开始对业务进行前瞻性的支撑规划,具有较成熟的数字化基因。利用企业架构与信息化架构的高度统一使得业务链条可分可合,兼顾上下游的管理模型。
上图的模型是2017年完成的,主要的思路是以多元化企业的卫星城建设进行描述,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下,将出现战略方向的调整,通常有不同的分子业务进行分拆或合并,该规划想要表述的是,在多元化战略下,信息化建设工作抓住“数据、流程、基础”三大核心,对应企业的“创新、业务、支撑”可以较好地应用在企业体系中,也掌握着与高层、中层、员工对话的关键点。
04 未来已来
未来已来,在这个阶段,我们不断看到很多的思维碰撞与创新发展,对于大数据、物联网、中台建设,个人也有一些想法,这部分以图形为主,大概表述一下相关的构想。
公司发展与信息化投入是有一定的偏差,也是共存的矛盾体,所以作为信息化工作者需要具备四力(掌控、担当、影响、持续)及技术思维。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企业发展调整信息化工作思维:
一方面从整体出发,打造企业共生思维(提升数字思维,赋能组织)
从项目管理向产品管理转型(利用运营手段去完善产品思维,项目管理是重点不能掉);从规划管理向计划管理转型(明确方向、可行性、性价比、资源合理性);从业务理解向业务引导转型(听见声音,用户语言,未来导向,业务痛点、合作突破)从信息化向数智化转型(数字、信息、知识、智能化,回归数字本质)。另一方面从解决问题出发,构建敏捷输出能力(快是优势,决策精准,流程简便,文化激励可以使业务快速调整与反应,协同迅速。)
利用短平快的手段实现业务需求与管理提升:如IM、视频会议、数据收集表单面对员工,面对高层:视频多样性、报表及时性。面对战略:创新应用与业务挖潜。在进行可控成本投入下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帮助业务成功是IT建设的必由之路。
06 迎接变革 挑战未来
在数字化建设的大潮中,无论中台、新零售、工业4.0等都是推动前行的动能,身处这个浪潮中的各个企业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向阳而生,将被用户抛弃,对手超越,市场出局。企业发展向前而行是自然规律、数字化变革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能做的是:开创未来,乐观前行。推开世界的门,迎接梦想的光。